无障碍阅读
开学后体育课怎么上?8条权威建议请收好
发布日期:2020-04-29字号:[ ]

近期,随着中小学陆续返校复课,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疫情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强化防控工作的同时,上好体育教学课程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职责。

新形势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根据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的《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以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基础,遵循“学、练、赛”一致性和“校内外”一体化的大课程观念,秉持“最小化活动单元”的要求,主动配合抗疫,分阶段科学、有序、安全地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工作。

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对复课后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以下八条建议:

一、服务防疫大局,发挥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要将生命教育作为核心理念之一,将此次疫情转化为教育资源,和学生一起分享抗疫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英雄人物以及抗疫的各种政策举措。要结合体育学科特征,强化责任、规则、团队、合作、奋斗等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立修身报国之大志,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完善人格。

二、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 

坚持“健康第一”理念,着力丰富健康教育内容和策略,将疫情知识融入健康教育。按照主题或专题形式(如健康防护、科学饮食、疾病预防、生长发育、体能知识、科学锻炼、运动损伤、心理健康、情绪控制等),根据年龄段特征,以视频、PPT、动画动漫等形式,通过室内课、雨天体育课或是实践课开展融合教学。提倡教学形式多样化,采用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自我评估、相互评估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健康教育的成效。广大体育教师更要树立健康教育的意识,加强自身学习,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的理念与知识,创新健康教育的形式,形成常态化的教育行为。

三、科学诊断评估,组织精准教学

要重视对复学后学校原有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条件、学生体能状况、年级班级的差异等进行诊断评估,重新规划教学计划,合理组织精准教学。体育课尽量安排在室外或通风条件好的体育场馆内,合理控制好同时开课的班级数量。可采用全时段错时排课,做到学校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要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以恢复性体能、简单类技能学练为主,随着学生体能的恢复再循序渐进地提高难度强度;练习形式上以独立学练为主,避免近距离肢体接触的对抗性、合作类学练;学习评价上要突出纪律、规则、卫生、安全以及居家锻炼的效果等方面。要加强课前课中课后的访问观察指导,课前应提前到达上课地点等待并有序引导学生到指定区域上课;课中应合理把控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要特别留意特殊学生的身体情绪状况,密切关注学练动向,防止扎堆聚集;课后应及时提醒运动后的注意事项,有序组织学生返回教室。

四、推进课内外一致,落实大课间活动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分区域锻炼,积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大课间质量。要推进课内外一致性,即课内学、课外练,比如课堂内学会的体能类动作,在大课间时进行重复性练习,注意不同人群的练习次数与强度;要注意分批次、分层次进行大课间活动,可根据校情将大课间活动分散到不同时段,活动区域与人员相对固定。复学初期,不提倡组织统一距离、统一速度的集体跑步;要充分利用室内环境,组织室内健身操以弥补场地不足或是天气不宜,确保学生的运动时间与运动效果。

五、合理安排课外锻炼,满足不同学生需要 

学校在遵守服从防疫抗疫要求的前提下,要充分合理规划体育社团、体育选修课程、业余运动队等课外锻炼的时间、场地、人员,确保安全有序。要满足参加体育高考、警校等有附加体能测试要求的锻炼需要,切忌一刀切、简单粗暴式的停止上述锻炼活动。暂停校内班际体育竞赛活动,在前期“校园云竞赛”“线上亲子运动会”等创新形式的基础上,探寻抗“疫”常态化下体育竞赛形式。

六、重视场地器材安全,确保师生活动质量 

学校要定期对所有的运动场地器材等进行地毯式检查,并在复学后坚持定期定时消毒杀菌及安全检查,有条件的要在运动场周围配备自来水、洗手液等设备;学生要穿戴合适的运动装备、合理使用运动器械、注意运动前后的个人卫生等。

七、引导居家锻炼常态,重视线上线下衔接

 复学后,要进一步巩固居家锻炼的成效,重视线上线下的衔接,通过家校互动、居家锻炼指导、居家锻炼展示等活动,引导居家锻炼常态化、亲子锻炼常态化,切实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与健康水平。

八、探索教研工作转型,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复学后,教师应将线上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广泛应用在线下教研或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研中,积极探索教研工作的转型,组织跨学校、跨区域的线上教研互动活动,积极分享新型教学教研模式,积极建立体育大数据中心、网络资源库,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