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印发《湖州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12-05

各区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南太湖新区旅发局,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

现将《湖州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州市体育局

2023年11月10日

 

 

湖州市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意见

 

为全力助推“体育强市”建设,在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彰显体育产业价值,打造良好的体育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体育实践,现提出加快推进全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推进“体育强市”建设,通过筑牢产业根基、出台政策扶持、扩大体育消费、推行改革创新等措施,切实加强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发展以体育服务业为龙头的体育产业,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打响“极限之都 户外天堂”城市品牌,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作出体育贡献。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强化规划引领

从优化布局、面上统筹、打造特色的角度,强化全市体育产业的规划导向,进一步提升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统筹力度。在市级层面,要以《湖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为纲要,在“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之际,制定出台《湖州市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2023-2025)行动纲要》,在产业导向、金融支持、体育消费、品牌示范、产业载体、人才培育等方面进一步统筹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快构建湖州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在区县级层面,要鼓励各区县结合区域实际,研究制订促进本区域体育产业稳步发展规划、体育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以及体育产业招商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优势体育产业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在市区县统筹层面,要尽快出台《湖州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真正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之中,合理规划建设群众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和体育赛事场馆等,并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支持。

(二)加大金融创新支持

从发挥新旧动能转换、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的角度,强化金融“杠杆”的导向和平衡作用,支持体育企业创新发展。开辟金融“绿色通道”,为体育产业发展定制专属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市内企业及投资本市体育企业开展各类金融服务行为,鼓励银行为信用度较高的体育企业倾斜业务授权、提升授信额度、简化授信流程、降低金融服务费用等;加大对体育产业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对该类型企业,由银行优先受理贷款、融资等业务,实行“线上业务实时审批、线下业务快速审批”,特别是对被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要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给予示范单位(项目)最优惠利率,切实降低体育产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推出八大“活力体育贷”,联合市工商银行创新开发“活力体育贷”融资服务方案,支持体育产业发展壮大,内容包括“体育商贸贷、体育培训贷、体育助力贷、体育创业贷、体育项目贷、体育并购贷、体育跨境贷、体育置业贷”等八大体育专属融资产品,从提升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跨境外资避险等各个方面全力保障体育企业金融服务供给。打造“数字人民币商圈”,依托数字人民币实用性、便捷性、开放性的特点,鼓励银行为体育产业小微企业提供数字人民币钱包开立和数字人民币商户开立等服务,保障资金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并针对消费客户开展数字人民币红包赠送等,提升消费引流。成立金融“全能服务团”,搭建银企对接平台,鼓励银行配备专属服务团队,重点支持品牌赛事举办、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设、体育人才培养、体育用品品牌培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同时定期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服务活动,享受专属通道便利,保持双方信息及时传递与交流,为体育企业融资提供更加便捷有效服务。

(三)拓展体育消费渠道                           

从盘活经济、多元结合、活跃市场的角度,强化社会创新和社会引导的力度,激发体育消费市场活力。创新市场运行机制,加强对体育赛事、活动无形资产的开发,建立优质无形体育资源的转移共享机制,推进赛事承办权、赛事赞助权、赛事直播权、无形资产开发等具备交易条件的资源进行公平、公正、公开招标或流转;借鉴厦门模式,从健全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角度,加大产业公司改革力度,进一步整合市属大型场馆和赛事资源,打造多元经营、机制灵活的体育产业运营平台,推动体育产业集团化和规模化发展。切实做大赛事经济,积极对接国内口碑良好的体育中介市场,引进和培育国内外知名体育品牌赛事,鼓励企业以冠名、合作、特许深度打造赛事“+产业”“+传媒”“+金融”“+移动互联平台”等基于赛事的新经济模式,放大赛事经济对资源和市场的整合力、对品牌和城市形象的提升力,使之边际效用最大化。持续放大亚运辐射效应,吸引社会优质赛事资源入驻湖州,引燃赛事激情。围绕“浙北·奥体之夜”主题,最大限度地引入如电竞、演绎、烧烤、房车、户外露营等运动休闲活动,丰富体育消费行为。积极创新消费形式,完善体育消费场景,加快推动体育产业与新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VR模拟等载体形式的深度融合,借助数字化平台,提供诸如滑雪模拟培训、赛车模拟体验、社区陆上冰壶体验、交互式赛事体验等新兴方式,最大程度激活体育资产的惠民增值。持续扩大体彩效应,提高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利用效益和公共体育服务支持力度,加大利用各体育产业及体育系统阵地、各类体育赛事活动进行体彩公益金及体育彩票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全力激活群众体育消费意愿;加大体彩营销力度,组织开展体育彩票实体店形象提档升级,增强广大彩民的购彩体验,同时将根据有关文件,开展对各类玩法促销活动进行配套奖励,全面激活体彩消费市场。

(四)聚力培育体育企业

从壮大体育市场主体规模,筑牢体育产业发展基石的角度,聚力强化培育手段的创新,推进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创新研发,对市内体育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允许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取得相关认定的高新技术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同时,积极完善用地保障,对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支持,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投资的体育场馆自用房产和土地,享受有关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服务体育中小企业工作任务清单》,由市、区县两级体育部门派遣“联企”服务代表,建立“一对一”服务机制,健全企业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闭环机制,帮助企业解决一批“愁心事”“烦心事”。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体育企业力度,集中公开市体育局系统政府采购项目,提升预留面向中小体育企业采购的份额,增加中小体育企业合同规模。充分发挥协会、联盟作用,市区联动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有针对性的展销会、观摩会、对接会、专题会、推介会等,点对点开展供需对接。探索打造体育产业孵化园,按照“产业化、集群化、关联化”的思路,支持区县依托现有基础规划园区建设,依托产业园,加大引进体育赛事公司、体育培训机构、体育用品销售公司、体育休闲等项目的力度,注重产业的“上游端”与“下游端”结合,从源头上加大产业发展引导,尽可能将体育相关产业集聚起来。聚力招商引资,聚焦湖州童装、高端金属等现有工业产业的基础,积极拓展思路,开发拓展体育童装、健身器材等上游产业的比较优势,以区县为单位编制体育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瞄准轻量化、轻便化市场风口,积极与安踏、李宁、舒华、乔山等体育鞋服、体育健身器材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在更换赛道中寻找新机、弯道超车。

(五)筑牢产业支撑载体

从聚势蓄能、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的角度,强化体育产业的配套,厚植根基,筑牢产业发展的硬支撑。强化产业平台导向,遴选推荐更多具备条件的体育企业(项目),指导申报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运动休闲基地(乡镇)等,着力拓展一批业态复合、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高质量产业载体,加快推动各类载体提档升级,强化资源导入、丰富体验要素、提升服务效能。发挥专项资金功能,完善“湖州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竞赛表演业、运动休闲业、健身场馆和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智慧体育场馆、线上体育等数字体育产业创新项目,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分类别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补。推动产业政企联动,建立健全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体育产业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开展“服务体育企业面对面”活动,主动对接体育市场主体需求,统筹推进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平台建设、督查检查、规范服务等,打造体育产业链“链长制”,合力推进体育产业各项工作落实。

(六)持续做大人才引育

从内育外引、全面发展的角度,强化政策扶持,为做大体育产业提供保障。加大基层体育产业力量培育,积极鼓励区县体育部门配备专职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同时联合市属高校为基层体育产业工作者提供再教育机会,降低入学门槛,优惠培训费用等。加大高端体育人才认定,对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亚运会、全国锦标赛、世界青少年锦标赛上获得奖牌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国家级运动健将、国际级裁判员等体育类人才,由组织部人才办依据人才分类认定办法,将其纳入湖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加大本土体育人才培养,借助“520湖州人才日”等招才引智整体措施,将体育专业人才吸引进来,帮助企业与人才精准匹配,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与本地高校合作,鼓励和支持本地高校增设体育产业在职人员再教育课程,为本土体育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七)全面加强融合发展

从把体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提升的角度,强化统筹规划力度,推进“体育+”融合发展。鼓励体旅融合发展,按照眼光向外、内外齐动的思路,全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最佳体育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高地,持续培育新一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精品线路、优秀项目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体育赛事。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建立“白名单制度”,支持体育培训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进入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托管服务,拉动青少年体育消费,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夯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同时要研究路径,联合教育局等部门,探索开发学校运动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新模式。推动体卫融合发展,围绕青少年运动干预和国家锻炼标准两项国家试点工作,全面建成“湖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平台,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促进健康、运动助力康复,兼具体质体能监测、运动处方、养生医疗、健身锻炼等各项功能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文体融合发展,依托湖州“两山理念文化、“一带一路”文化、“大运河”文化、“湖商”文化、丝绸文化、湖笔文化等,加强与“长三角”城市体育文化深度融合,促进文体赛事、体育衍生品等方面的创意设计和产品开发。

(八)强化体育产业统计

从全面真实掌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基础数据的角度,强化协同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为开展体育市场的有效管理提供保障。规范产业统计口径,依托统计数据监测平台,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统计各相关部门及区县体育产业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进一步规范统计口径和范围,定期开展会商,并适时发布年度体育产业统计公报。完善产业机构名录库,依据《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标准,委托专业统计调查队,每年对我市已纳入《全国体育产业机构名录管理系统》的体育机构基本数据进行核查,及时补充新增体育产业单位信息,完善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形成全市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核查报告;同时高度重视五年一次的经济普查,对涉体育产业的单位,做到应统尽统、应纳尽纳。加强产业发展监测,在广泛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日常监测,全面及时跟踪掌握体育产业发展的总体规模、行业结构、经济效益等基础数据,重点关注涉及体育产业统计核算的基础性指标,建立对体育重大企业、重大项目、重大赛事的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查找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第一时间做好预警预报,下好“先手棋”。

 

 

湖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31114日印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