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索引号:   773100310/2023-00082 成文日期:   2023-07-1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湖州市体育局
湖州市体育局2023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打算
发布日期:2023-07-25 09:08:47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体育局以持续推进“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抓手,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为目标,以协办好杭州亚运会为重点,聚焦着力点、助力惠民生,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一是深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定学习计划,订阅《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系列党建书籍共计332册,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10次,学习传达并结合体育实际研究部署13次。二是推进清廉体育建设。制定“市体育局廉政教育月实施方案”,开展“三会一课”基础制度落实情况、“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违规吃喝自查自纠等专项监督检查5次,组织2个协会开展专项自查。今年上半年,我局被市直机关工委列入湖州市清廉机关示范化创建单位,局属机关党支部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三是丰富党建活动载体。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学思想、强党性、共奋斗”知识挑战赛、“潮闻杯”——“八八战略”知识竞赛、新时代党建微视频大赛、青年理论宣讲微党课比赛等。组织开展局系统党员干部参观湖州清廉馆、“奥林匹克中国行”——走进湖州吴兴文化展等主题党日活动以及“学习贯彻二十大、实干争先走前列”主题实践系列党建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深化“南太湖体育大讲堂”“湖体青年说”等学习品牌,上半年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清廉文化宣传教育20余次,参与党员群众500余人次。

(二)亚运筹办有力有序。一是持续建强运转机制。优化组织体系,形成分指挥部“一办十四组”的架构。优化工作机制,制定分指挥部工作规则,建立定期调度、定期例会、定期简报等工作机制。迭代优化《亚运会湖州市任务书》,制定《任务书实施方案》,排摸梳理出8个领域、1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形成118项重点任务,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二是全面提升场馆运行水平。按照全要素模拟、全真实演练的测试赛筹办要求,于5月26至27日举行“韵味杭州”2023国际篮联三人篮球湖州德清挑战赛,我市组织了场内外运行保障团队1000余人次深度参与赛事全过程,有效提升了赛事统筹安排、突发事件处置和协调协同配合能力。三是有序推进“三大提升”行动。顺利完成省亚运综合办迎亚运“三大提升”行动3轮专项督查以及1轮市级督查。全力推进城市品质大提升。完成建设、交通、农业农村3大领域13大类781个项目提升,总体完成率达98.6%。全力推进城市治理大提升。累计检查走访重点场所31万家次,发现并整改风险隐患57万余个。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拔钉除患”和隐患排查整治,滚动排查整改隐患46万余个,整改率99.75%。全力推进城市文明大提升。高标准推进背街小巷等环境综合整治,排查整改问题1.9万余个。组织“践行光盘行动”“礼让斑马线”“带走半瓶水”等主题活动,设置亚运城市志愿服务驿站64个,开展志愿服务970余场。四是全面深化火炬传递活动。确定传递路线,调整完善了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为主题的全长9.5公里的路线方案。启动志愿者招募,根据《关于开展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火炬传递城市志愿者招募配岗工作的通知》要求,进行志愿者招募配岗,目前已完成500名志愿者的预报名工作。

(三)体育惠民创新出新。一是公共体育设施新布局。持续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全市新建各类基层体育场地设施42个,其中足球场(笼式足球场)10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9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8个、百姓健身房34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2个 ,项目进度率为90.63%;推进“环浙步道”建设。3月,顺利完成74公里省级主线验收,同时积极推进“环浙步道”150公里(市域环线)建设任务,截至目前我市总体建设进度为84%。与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场地恢复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恢复全市中小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二是全民健身活动新谋划。结合共富班车,“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体育赛事+乡村旅游+传统文化+全民健身”多元融合发展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截至6月底,已成功举办“第三届长三角体育节”“全民健身节”“我们的村运”暨“运动乡村”共富班车等10场主题系列活动,累计12160余人直接参与到各项赛事活动中,线上线下累计辐射人群超过100万。持续实行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周三场馆免费开放,截至6月底,全市免费开放10990场次,接待民众72652人次。推出6期“我是体育委员”线上公益体育培训课程,累计线上观看人数达94.8万人次。三是运动促进健康新布局。实施运动健康中心建设工程,建成湖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与湖州市中心医院达成体卫融合战略合作,建设运动健康中心。重点围绕“近视防控和脊柱筛查”两大主题试点工作,遴选5家小学合计3000余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评、运动干预、身体活动客观数据调查等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工作。完成2023年《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订试点工作第三阶段标准制定数据采集工作。指导南浔区开展国家级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建立完整的体质测试、运动风险评估、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四是体育健身服务新优化。进一步摸排全市基层体育委员配备情况,当前全市共有基层体育委员工作站79个、体育委员1199名,印发《湖州市基层体育委员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我市基层体育委员工作目标和内容。五是数字化改革新赋能。迭代完善“湖州运动码”应用,建设“体医融合”数字平台。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省级试点工作。推广“浙里健身”应用,对基层体育委员、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赛事活动、基层体育场地设施智慧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管理等应用场景进行统一部署与培训。六是协会作用新发挥。以党建联建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打造区域化党建新品牌,着力构建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基层党建+体育运动项目新格局。完成市电竞协会、市跆拳道协会、市国际体育舞蹈协会的换届工作。成功举办湖州市第八届足球超级联赛、湖州市第二届男子篮球超级联赛、中国·湖州体育舞蹈公开赛等赛事活动80余场;开展“五进”公益培训活动400余场,受益群众达7万人次。

(四)竞技体育争先争优。一是科学谋划新周期业训布局。在全市开设36个业训项目,46个项次牵头组队,布局人数3116人。科学确定新周期各项目牵头组队单位,下发《湖州市体育局关于明确第18届省运会各项目牵头组队工作的通知》,统筹安排各项目训练备战工作,明确各单位任务和职责。继续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省运会训练备战工作,与市篮协、足协达成三人篮球男女甲乙组,足球男乙、女丙项目初步合作协议。二是高标准举办市第十届运动会。按照节俭、安全、精彩的办赛原则,以“激情市运 同行亚运”为主题,创新市县(区)联动、社会协助办赛形式,并首次增设群众体育比赛项目。精心策划组织市运会开幕式,以城市定向赛的形式,把开幕式变为“开赛式”,组织全市共3000余名群众参与其中。按赛事计划,截至目前,有序组织了青少年部田径、排球、乒乓球三项赛事,群众体育部网球、男子足球(五人制)两个比赛项目。三是强化竞技后备人才培育。抓好全市各项目运动员的注册登记,完成年度第一批共1436人次新运动员注册工作。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检训,组织各项目参加全省锦标赛和冠军赛,截至目前我市共组织284人次参加了14项锦标赛、冠军赛,并获得了32个金牌。我市输送的韩佳予、季博文、张瑀渊等运动员在全国以上比赛中斩获18金的优秀成绩,季博文、韩佳予、杨一鸣等运动员已确定参加杭州亚运会。四是积极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与市教育局联合编制下发22项青少年阳光赛事单项规程,组织1700余名学生参加市中小学生网球、跆拳道、武术套路等7项赛事的比赛。启动2023-2026周期湖州市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组织5所学校参加省级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申报。积极组队参加省阳光运会各项赛事,目前已组织全市11所学校的290余名运动员参加了12个项目的比赛,获得11个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五)体育产业提质提效。一是培育体育产业主体。规划引领,初步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意见。完善产业平台项目建设。新增1家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浙江云上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推荐德清天际森谷山野度假区等11家单位分别申报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赛事、精品线路和精品目的地;推荐浙江云上草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湖州市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2家单位申报省体育服务业领跑企业。二是推进体培机构审批。深入开展现场调研,召开专题现场会议,进一步解读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解答机构在办理准入审批和开设监管账户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全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底数摸排,共摸排体培机构166家,较去年减少33家。目前“浙里体培”151家机构完成注册,129家通过预审核。三是夯实市场安全监管。年初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年度高危和旅游新业态监管任务,上半年先后印发关于加强高危和旅游新业态(体育类)项目安全监管通知5个,并开展对全市滑雪、游泳、攀岩、滑翔伞、漂流、皮划艇、全地形车、射箭等(体育类)等10家经营场所进行抽查检查,查出并责令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余条。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完成对全市的高危场所及旅游新业态(体育类)项目抽查6次,涉及企业6家,查出并责令整改各类安全隐患 23条,并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四是稳步提升体彩销售。截至六月底,全市体彩销量创下历史新高:累计销售体育彩票9.8796亿元,同比增幅74.32%;总计兑奖金额3106.8万元,为地方财政代扣代缴所得税增加税收483.4万元。

(六)赛事开展有声有色。一是规范赛事活动管理。规范赛事申办流程和组织要求,积极指导各区县、部门有序办赛、安全办赛,下发《湖州市体育局关于加强全市赛风赛纪整治及赛事安全管理的通知》,强化赛事安全风险评估和各类应急方案制定,落实赛事安全责任制和赛事监督。二是引进承办高级别体育赛事。积极融入长三角,引进和申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内外体育赛事,上半年,成功举办长三角田径短跨跳及接力项群赛、2023中国长三角40城市啦啦操挑战赛、第二届长三角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等省级以上赛事31项,参与人数达1.6万余人,成功举办中超浙江主场赛事7场,吸引观众6.2万余人。三是加快形成湖州自主品牌赛事IP。实施赛事“一区县一品牌”计划,上半年成功举办“TNF100莫干山国际越野跑挑战赛”“中国名校水上运动公开赛”“南浔古镇桨板公开赛”“安吉山川·‘两山杯’全国山地户外运动多项赛”等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四是全力打造“浙北·奥体之夜”消费夜地标。借势中超主场赛事,打出“体育赛事+沉浸体验”组合拳,广泛组织开展“浙北·奥体之夜”消费惠民活动,配套开展音乐派对、球星签名、脱口秀演出、亲子迷你射门等活动,截至6月底共开展6场(15天)奥体夜市,累计招募750家商户,通过南太湖号发放消费券200万元以上,累计营收353万元。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市体育工作总体要求:以持续推进“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为抓手,以“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为目标,以协办好杭州亚运会,举办好市十运会为重点,为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奋力打造美丽中国集成之地、浓缩之地、经典之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致力党建工作,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一是强化政治理论武装。加强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切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好主题教育学习。利用好党纪一刻钟、学习强国、“南太湖体育大讲堂”“体育文化实践基地”等学习平台,严格抓好学习管理,推动系统干部强化使命职责,增强行动自觉。二是夯实基层党支部创建。积极推进“四强”党支部创建工作,注重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推动党员作用发挥,积极探索功能型、兼合型、联合化等多元组织形态,创新党建联建模式。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解决群众烦心事堵心事揪心事,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加强清廉体育建设。以开展清廉教育为主导,持续深化体育工程建设、运动队管理、资金资产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育赛事管理、反兴奋剂六大领域清廉体育单元建设。开展足球领域教育整顿工作,做到“干净踢球、干净执裁、干净干事”。认真落实“5+X”政治生日制度,于7月和12月各开展1次党员干部思想状况分析。

(二)致力湖州风采,争创杭州亚运会最佳赛区。一是全速推进“三大提升”行动。全方位抓好标识标牌、无障碍环境、第五立面、城市亮化等线面提升,8月底前全面完工清零。挂牌督办的重大矛盾纠纷化解率达到80%以上、稳控率达到100%,交办积案清零,全面夯实护航亚运的铜墙铁壁。二是全面抓实火炬传递工作。开展全要素演练,确保火炬传递方案有效衔接、环节紧密相扣、整体顺畅有序,通过火炬传递活动全面展现湖州风貌,努力留下 “德清蓝、湖州绿、浙江秀、中国美”的经典时刻。三是全力做好赛时运行组织工作。优化赛时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领域应急预案、健全场馆团队指挥体系和梳理整体工作流程,抓好城市侧模拟演练,做好赛会志愿者培训,确保我市承办的排球和三人篮球两项赛事活动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三)致力体育惠民,打造全民健身湖州样板。一是完成全市体育设施建设任务。高质量推进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建设任务,抓质量、保进度,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圆满完成,确保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保持全省前列。精心谋划下一年度体育场地设施选址工作。二是办好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第三届长三角体育节后续赛事,组织开展2023年青少年公益大培训、湖州市第五届全民健身节系列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举办幼儿体育大会、行走大运河等全民健身活动,把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IP 赛事活动。三是推进数字体育发展。用好“湖州运动码”“体医融合”“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服务”应用,积极与省级体育领域重大应用“浙里健身”中的基层体育委员、基层体育场地设施智慧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等新增应用场景进行联动。四是加快体卫融合工作。运行湖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树立“治未病”理念,推广“运动是良医”行动。加快推进体育与卫生医疗机构、体育院校专家合作,积极发挥湖州市运动康复中心以及由市、区县、乡镇(街道)布点的国民体质监测点作用,探索建立运动健康驿站,指导群众科学健身。五是加强协会专业化建设。推动未成立党支部的协会成立独立党支部,鼓励各市级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完成市级体育社团星级评定工作。市级体育社会组织登入“浙里办”活跃度达到80%以上任务,力争3A级以上体育社团覆盖率达到65%以上,新增一个5A级协会。

(四)致力科学布局,提升竞技体育实力。一是扎实推进项目布局及牵头组队任务落实。根据新确定的新周期业余训练布局任务,加强对各业余训练单位跟踪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困难。督促各地、各训练单位抓紧各自队伍组队训练,按时参加各类比赛。积极协助各地各训练单位落实输送金牌、安置金牌,为备战工作和新周期成绩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是认真组织市运会相关赛事活动。按照市运会赛事计划和组委会的要求,认真抓好剩余10项赛事的筹划组织。精心做好各项目竞赛委员会的设置和裁判员及竞赛工作人员的抽调培训,协调并指导各承办单位做好比赛场馆场地对接、运动员裁判员膳宿安排、比赛器材设施检查等工作。做好各单项赛事及市运会工作的梳理总结,发现和选拔一批运动员苗子,查验反思我市训竞工作的经验与不足。三是深入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认真落实本年度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工作指标,加强与上级及其他部门的协调,采取现有体育老师转一批、社会兼职一批、新招一批等方式完成指标任务。研究探索市队与普通中小学联办的方法,努力打通体育特长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校的升学通道,形成通畅的一条龙训练、升学体系结构。

(五)致力品牌培育,加速体育产业发展。一是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出台关于促进湖州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意见。指导长兴县煤山镇做好2024年第三批省级运动休闲基地认定相关准备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位做好2023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浙江省第七批运动休闲乡镇等申报评选工作。做好2023年全市体育产业机构名录库新增、调查、核实工作。二是擦亮“极限之都 户外天堂”品牌。下半年将全力举办湖州首届城市马拉松赛,积极承办好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中国体育用品产业交流大会,指导各区县举办好品牌赛事,安吉县承办好浙江省第十二届运动休闲旅游节活动暨2023中国(湖州)极限+户外运动大会体育博览会,进一步擦亮“极限之都 户外天堂”品牌。三是强化市场安全监管。加强对游泳、滑雪等场所开放的安全管理,做好随机检测评估,切实保障各类高危险性体育经营活动场所和旅游新业态项目安全开放。继续推动体育类“双减”工作,结合省体育局最新工作要求,抓好体育类培训机构准入审批和“浙里体培”入驻工作。



                              湖州市体育局

2023年7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