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773100310/2024-00086 | 成文日期: | 2024-06-1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文件编号: | 湖体提函〔2024〕9号 | 发布机构: | 湖州市体育局 |
尊敬的陆英委员:
您在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湖州市“体医融合”发展的建议》我局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体医融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您在提案中提出的设立体医融合协同创新示范区、建立体医融合从业人员资格制度等建议,针对性强,对进一步深化体医融合新模式,高水平建设健康中国先行示范区和“六个新湖州”建设具有很好的实践指导意义。
我局高度重视,经研究,结合市卫生健康委答复内容,现回复如下:
推动体卫融合是实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共进策略和重要路径。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活动开展,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积极践行《“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通过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一、强化政策机制,做好体医融合示范引领
2018年浙江省正式启动健康浙江考核,并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及运动促进健康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其中“八有”要求(有经营、有场地、有专人、有设备、有指导、有培训、有科研)对推动我市“体医融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18年,市人民政府印发《“健康湖州2030”行动纲要》,明确并细化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一体化推进健康湖州建设;在体医融合发展上,2021年市人民政府发布《湖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市发改委、市体育局联合印发的《湖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都对体医融合、体卫融合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是提升健康服务,迭代升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
一是加大与市级医疗机构合作。2020年与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成立湖州市运动康复中心,2023年迭代升级为湖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设立青少年“竖起脊梁”门诊、“心希望”心理健康门诊、“明目正视”门诊、“燃烧脂肪”门诊,由单一门诊向全门诊转变。2023年4月,与湖州市中心医院达成体卫融合战略合作,建设湖州市中心医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积极指导南浔区加快国家级运动健康中心试点建设和正式运营工作,做好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工作试点,形成可复制可黏贴可推广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利用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试活动,2023年我市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4%。二是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体育部门与卫生健康达成共识,利用运动促进健康中心,实现相关数据的互通共享,针对慢病人群提供运动干预服务;对体质监测结果开出“运动处方”,提出指导性的运动建议。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国家试点工作,增设青少年身体活动客观数据调查;与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合作,为特殊人群提供运动干预服务。
三是加强校地合作,大力培育体医融合人才队伍
一是组建专业团队。湖州师范学院整合87名相关医学专业专任教师、52名相关体育专业教师、13名行业导师和1名国际级健将、3名国家级健将,共同组成一支“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高水平医体融合专业团队。组建““数字化老年慢性病管理团队”“体育与大健康研究团队”等科技服务团队,成立体育与大健康研究院,聚焦医体融合与大健康产业、生态体育与大健康文化、群众体育与大健康战略、智慧体育与大健康科技等领域开展深度研究,积极推动“健康湖州”建设,为实现“体育现代化,健康大湖州”贡献智慧和力量。湖州学院已成功申报省级“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成立“护理康复运动处方研究团队”。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构建本、硕双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培育模式,培养一批拥有“大健康” 视域、具备交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体医融合”人才,着力打造体医融合育人品牌。利用田径、健美操、武术、空手道、跆拳道、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排球、足球等11支运动队组建“红心志愿”团队,服务乡村教育,普及科学锻炼理念,将“运动促进健康,运动防治慢性病”理念引入湖城百姓生活。三是做好人员培训。自2017年以来,市体育局联合市卫健委每年定期召开湖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体医融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邀请湖州师范学院“康体服务”专家团、医学教授等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授课。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60余人,其中培训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全科医生230人。
下一步,我市将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沟通协作,努力打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
一是分级建设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提升湖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服务功能,将国民体质监测纳入健康体检范围,编制运动预防慢病技术指南,推进慢性病防治及运动干预项目,建立运动处方库,推动体医融合健康促进服务。
二是持续强化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推动“体医融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精英计划,将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委员、体育教练员等体育指导人员选送至综合性医院,参加医学理论知识的实践与培训。充分依托在湖高校资源力量,加大与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院合作共建,“产、学、研”一体化推进,加强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和体医融合项目建设。
三是研究促进体医融合相关机制。把运动健康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推进运动处方门诊和体医融合健康促进项目进入医院,发挥临床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在科学剑圣指导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医护人员进驻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比例,为提升群众体质提供更加专业、更为科学的指导。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联系人:章荣君,联系电话:0572-2053886。
湖州市体育局
2024年6月13日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督查室。
湖州市体育局办公室 2024年6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