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去哪儿”一直是全民健身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牛鼻子”问题。近年来,为了增加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圈”,浙江各地多措并举,许多闲置空间、土地变身“金角银边”的案例令人眼前一亮。省内各地见缝插针,从紧张的土地资源里开辟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桥下空间的利用是其中的精彩部分。作为公共资源,高架桥桥下空间曾由于责权不清、管理成本高,导致环境脏乱、乱堆乱放、违法开垦等无序使用问题,不仅影响周边市民生活,也破坏城市形象,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中无人问津的“隐秘角落”。但在浙江,桥下空间蝶变体育场成为一种常态:从一块空地,到一道风景,逐渐成为实现全民健身根植群众内心愿望的现实载体。
车来车往的杭州德胜快速路与秋石高架桥上,喇叭声不绝于耳,而桥下却是另一幅光景:篮球场边花团锦簇,绿茵场内草地平整,球场外围还有一圈绵延的绿道蜿蜒盘卧,运动的人群正如高架上行驶的车辆一般络绎不绝。
作为全省首个嵌入式城市篮球场,也是杭州目前最大的桥下篮球公园,位于德胜路与石桥路交叉口西南侧的杭州篮球公园总面积2.08万平方米,建有4.5片篮球场、2片篮球网球复合场、1个网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气排球场和一个拥有150多个停车位的停车场。自去年9月底投入使用后,便吸引了大量健身爱好者。据介绍,该场地工作日日均接待400-500人,双休日、节假日一天接待量能达到近千人。
“我是一个运动爱好者,平常除了基础健身,还喜欢各种球类运动,以前只能坐地铁去九堡的体育中心运动,这个场地建好之后,步行几分钟就能到了。”家住拱墅区农都城附近的姜宇表示,自从有了这个场地,自己现在每周都会和朋友约几场篮球赛,住在这附近的人都能享受到。
除了具备运动功能外,这里还是一个集城管驿站和党群服务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体,设置员工休息、学习、交流区域,成为环卫和市政工人吃饭歇脚的“加油站”、联勤联动“工作站”、学习交流“文化站”,安排专职、兼职人员和社会志愿者参与日常管理和服务。
在与杭州相距仅3小时车程的江山市,位于双塔街道路垄村的体育长廊,休闲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篮球场、足球场等场地一应俱全,建设在G3京台高速桥下方,除健身设施和绿地外,还配有公共停车位200个。“有了这条长廊后,大家都愿意来锻炼身体。尤其是下午和傍晚前来运动的村民特别多。”双塔街道路垄村村民陈巨龙说。此外,长廊的修建不仅方便了附近居民运动,也让周边环境更加整齐且易于管理,停车问题也有了不小的改善。
走进位于宁波绕城高速天童南路至宁南南路段高架桥下的首南体育公园,代表着不同区域的红、橙、蓝三种鲜艳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这个昔日杂物堆放闲置地块,经过改造后于去年正式完工亮相,已成为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公园共设有1个室内篮球馆,3个五人制笼式足球场,3个高标准网球场。
“以前这里什么都没有,我们也基本绕开走。”居住在附近鲍家耷社区的居民陈秋均说,该处桥下空间面积大、导致杂物乱堆乱放,之后又一直处于闲置状态。据工作人员介绍,如今来这里运动的人很多,尤其是篮球馆,自开馆以来,来打球的市民络绎不绝,周末还接待小朋友运动培训,场地基本爆满。这不仅实现了周边环境品质升级,更是把健身场所搬到了市民家门口。据了解,这也是鄞州区继潘火体育公园、福庆体育公园后,又一座采用“以用代管”模式打造的桥下空间综合性体育公园。
在台州,玉环沙门镇海山大桥桥下海山大桥体育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体育锻炼、游览休憩、绿色生活的好去处。这座2021年国庆开放的体育公园成为桥下一抹亮色:新潮的涂鸦墙、生机勃勃的植物景观和完善的运动设施在这里相得益彰。
曾经,大桥底下存在垃圾石渣偷倒、乱倒等现象,但建设桥下便民体育公园后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且为辖区群众提供了健身休闲场所,可谓一举两得。玉环市因青年大多外出务工,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因此,公园内放置了太极揉推器、双人坐蹬等各种适合老人健身的运动器材,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服务效应,还建起篮球场、乒乓球场,步道两边铺设绿化,既能运动娱乐,又能漫步悠闲。“这里曾是乱糟糟的羊肠小道,现在不仅种了很多花草,还有各种健身设施,从家里出来只需要步行五分钟,在这里休闲、运动,非常惬意。”居民赵振耀说道。
满载旅客的列车在铁路桥梁上高速飞驰,热情洋溢的绿茵少年在球场上纵情奔跑,方便快捷的轻轨从运动场边驶过,这三幅现代化的活力都市生活场景同框入镜,是温州市网潮儿南郊体育公园的日常一幕。去年,这个金温铁路桥下的高颜值体育公园崭新亮相,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影响市容市貌的“旧疮疤”。
为了让荒地变宝地,同时满足群众“想健身、哪健身”的需求,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开发出一块由金温铁路、轻轨S1线、南郊街道三方组成的总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的场地,网潮儿南郊体育公园拔地而起,成为南郊街道城市形象新地标。该体育公园三面环河,集运动、休闲、景观、文化为一体,配备八人制足球场、五人制足球场、飞盘基地、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并配备了健身器材和生态停车场。
场地总经理张哲介绍,场地每个周末的客流量超过1000人次,“温州原本就有很好的足球氛围,足球场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有的团队一次性在这里办了包年。”他表示,场地目前以青少年体育项目培训、团体租赁、企事业单位团建、赛事承办策划及运营为主要经营方向。同时,为了能让周边居民更好地投入体育运动健身的行列中,每天定时定段对市民免费开放。
网潮儿南郊体育公园的建成、投用,实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存在多年的非法建筑、垃圾废水华丽变身为河滨公园和漂亮球场。
通过桥下空间的有效利用,公园为周边群众新添了一处便捷的锻炼去处。由于毗邻S1线和金温铁路,它还是一扇特别的宣传窗口,南来北往的市民和旅客从列车窗口中看见的,是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的生动写照,也是浙江建设体育现代化强省的鲜活范例。
近年来,“金角银边”、“口袋公园”成为体育热词。越来越多不起眼的闲置“角落头”华丽变身“金边银角”,成为了市民运动的场所。桥下空间作为公共用地管理难、时常给人以“脏乱差”的印象,但若作为体育用地却有着面积开阔、能遮风挡雨的优点。这就刚好促成一场合适的双向奔赴。政府牵线搭桥、社会资本介入,探索出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响应市场、迭代更新的速度快,部分专业运营公司拥有大量黏性用户,已形成相对固定的体育社交圈,有助于新建体育场馆迅速集聚人气。
在浙江,社会力量一直是体育事业的有力伙伴。在嘉兴,长纤塘沿岸茶园大桥下的运动空间成为网红打卡地,得到新华网、人民视频等央媒点赞;在台州,天台城郊的金盘大桥下,一片由基层体育委员带头修整的乒乓球场地每天吸引近300人次;在温州乐清,《乐清市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场所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今年4月底开始实施……社会力量办体育助力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共同富裕幸福图景在“浙”绘就。
3546213-3205-6-产业动态